6月4日,在阳谷县侨润街道东八里营村,一台台联合收割机驰骋在金黄的麦田里,一派丰收景象。当前,全市610.7万亩小麦陆续成熟,从南到北渐次开镰收割。截至4日17点,全市上阵小麦联合收割机1300余台,收获小麦10.5万亩。我市小麦机收大会战正式拉开序幕。 今年,新冠肺炎疫情给春季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。我市抢抓农时,坚持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手抓,及时采取应对措施,重点解决运输难、用工难、销售难、管理难等问题,推动春季田间管理有序进行,小麦长势是近几年最好的一年。 “今年小麦生产继续保持良好态势,夺取夏粮丰产丰收,有基础更有希望。”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樊春燕介绍,据农业部门测算,今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约1.3万亩,亩产预计可达523.8公斤,总产319.9万吨,产量较上年有较大增长。 “一方面,气象条件适宜,有利于小麦生长。去年秋种,受降水影响,我市小麦总体播期较常年偏晚,但播种基础扎实,加上播种后气温持续偏高,降水偏多,为小麦苗情转化升级提供了较好条件。经过冬春苗情转化,一二类苗占比达92.5%。另一方面,我市春管措施落实到位,防灾减灾措施得力。针对小麦条锈病,我市坚持落实‘带药侦查、打点保面’防控策略,做到‘发现一点,防治一片’,全市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均轻于周边地市。”樊春燕说。 |